

银行要怎样做公益?早春三月的瓯越大地,处处涌动着暖意,一个公益项目、一件志愿红马甲,一次暖心的慰问,温州银行的志愿者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传递温州银行的暖心服务。
将善意化为善行,解决急难愁盼
做一场助困活动不难,难的是将从根本上解决急难愁盼。
“我每天给文具贴标签,一天下来就有40块,一个月能多1200元。”平阳县山门镇石牛坑村多为留守老人,产业薄弱,无造血能力。如何让这样的山村焕发新的活力?温州银行温州分行驻点平阳县山门镇石牛坑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曾文豪结合留守村民特点,引入1家鞋料生产企业和2家教玩具包装企业,让村民按照自己的能力参与到来料加工业务中。
“助力乡村振兴除了精准的帮扶助困外,我们还要帮助村集体形成自己的产业,产生造血能力,才能实现村民增收增富的长效机制。”曾文豪介绍,原来村民总爱聚集在村头聊聊家长里短,现在有一半以上的村民们都在忙着做来料加工,有些年轻一些的村民还学习了缝纫技术,在村加工点做鞋料缝制工作。产业引入把村中的闲置资源都充分调动起来,老人们生活有了新的目标,村里的氛围也变得积极向上。
从重点领域到具体行动,学雷锋活动愈加具象化。温州银行的青年们运用自身优势践行初心使命,履行社会责任担当。
将善意融入服务,彰显暖心担当
温州银行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广泛开展持续性的志愿服务。作为爱心单位,该行连续8年参与温州市关爱空巢老人协会慰问活动,定向帮扶老人2户。积极参与温州市退役军人发起的“老兵暖心屋”项目,捐赠建设资金30万元,预计可为5户老兵改善住房条件,截至2024年末,已顺利落成“老兵暖心屋”2座。
聚焦关键小事,爱心座椅、无障碍通道、老花镜、爱心伞、零币箱,一系列暖心设施让推动便民服务更加具象化。“我的家人都在国外,你们银行能不能上门办理啊?”近日,温州银行龙港支行营业部接到一通“特殊”的求助电话,原来薛阿姨独自住院,需要赎回理财资金缴纳就医费用。翌日,支行立即安排工作人员携带移动设备前往医院,帮助薛阿姨顺利办理业务。截至2024年12月,温州银行温州地区网点已累计为老年客户提供上门服务40余次。
将善意融入业务,服务地方经济
温州银行把雷锋精神的感召力、凝聚力转化为党员群众的行动力、实践力,聚焦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最大程度地提供便利。
“我们有一批工人刚到要办工资卡,你们银行可以上门来办吗?”3月开始,龙湾地区的工人们陆续到岗,企业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在抓紧生产的同时,工人薪酬发放问题也迫在眉睫。针对企业需求,温州银行龙湾支行的员工们组成服务队,仅需一个电话便可上门服务。在车间内,银行员工带着PAD穿梭在生产线间,等待着工人休息的间隙为他们办理业务,同时发放各类金融宣传折页,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个人征信等知识。
“没事没事,我们马上来。”近期,在温州市府路商圈里的商户们发现,只要一个电话,温州银行市府路支行的员工们便会上门办理“零钱包”兑换服务。为了方便周围商户兑换零币,温州银行市府路支行建立了现金预约、残损币兑换及小面额人民币预约登记制度,通过提供零钱兑换上门服务,践行现金服务“零距离”,最大程度地为商户提供便利。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未来,温州银行将不断丰富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一以贯之做好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践行者。